氧化沟工艺
工艺名称 主要优缺点 最佳使用条件 A/O 工艺[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镇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经过常规二级生化系统处理后的城镇生活污水进入活性碳吸附罐,吸附饱和后,系统自动切换至另外一个活性碳吸附罐;同时开启臭氧系统,对已饱和的活性碳吸附罐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废水BOD/COD比值达到0.4-0.6后,废水进入调节池后重新进入生化系统处理;反冲洗在各吸附罐中循环进行。本发明工艺充分考虑了臭氧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臭氧发生器的稳定运行,解决了目前低浓度废水与臭氧接触时导致的传质效率低下问题,本发明工艺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降低了COD排放总量,运行便捷,投资和运行费用远低于传统深度处理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镇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经过常规二级生化系统处理后的COD为150mg/L以下的城镇生活污水,通过阀门和提升泵
生活污水设备处理生活污水。常见的工艺有A0法、A2O法、MBR法、曝气生物滤池法、SBR法等。
本人参加工作至今已有6年,设计至少40个以上地埋式污水处理项目,原先使用的酸化水解(加填料的)+接触氧化+斜管沉淀工艺发现有一些问题:1.COD能达标,一般在40~80mg/L左右,但BOD难以达标,通常在20~30mg/l2.氨氮通常在20~40mg/l,离达标很远后来用了一些活性污泥工艺,但沉淀效果有问题,调试不易再后来用了一些CASS工艺,发现运行仍然不理想大部分问题是COD达标易,BOD达标难,氨氮达标更难,长时间没有排放剩余污泥导致出水悬浮物增加,且带黑色。剩余污泥处理在生活小区中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以上现象几乎困扰了我多年,欢迎各位高手指点并推荐较好的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地埋式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工艺介绍: A/O法 即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 厌氧水解池采用上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形式,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 厌氧池下部为污泥床区,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1~1.2M之间,进水系统可采用脉冲进水中阻力布水系统,底部设布水沟,保留污泥不沉积底部,呈悬浮状态。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之间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池内设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于填料表面,一部分则以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的特点。曝气系统可采用鼓风或
图纸简介: 地埋式安装,包括地埋控制间和过滤装置,出水可直接回用。 投稿网友: wdl45852083 上传时间: 2013-09-08
如何根据所要处理的污水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比如说:CON/TN>8 TP/BOD5<0.06即可选择A2/O法处理工艺不知道我上述说的是否正确,请知道的同行们指点。并希望补充其他
北方某寒冷地区,冬季污水低温约5~8度,因生活习惯,生活污水中的氮指标较高,其他指标于其它地区相近,某污水厂项目的设计规模为1万m3/d,进水指标为COD:400,BOD5:200,SS:300,氨氮:70,总氮:90,TP:4,要求污水厂出水满足一级A标准。请教各位专家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脱氮方面有什么好的经济节能的技术保障措施?
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上了MBR系统,出水达标,现在要把这合格达标水回用,用途为绿化、冲厕,请问采用 PE水箱+增压泵+砂滤+碳滤+微滤+UV+变频供水的工艺可以吗?砂滤、碳滤都用玻璃钢罐体,类似纯水处理工艺,他的处理水量为两吨每小时。但愿专家们给点意见!
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专题,为您提供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相关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