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们是我们学校第一批此专业的学生,所以不知道就业方向是什么,学校的教学安排也很杂乱,就是将自动化和动力的专业知识简单的叠加在一起,并且还都不是很深入,所以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究竟可以做什么,现在还需要什么知识,现在我们所开设的教学科目有
1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范围 第一,应用于发电厂中。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发电厂中主要表现在实现远程控制,对有功负荷进行经济分配,自动控制无功功率和母线电压的增减。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自动控制站内机组的运行情况,实现站内的安全检测和应急控制,从而保障发电机组的安全。尤其是在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和控制时,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来完成工作要求,并通过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达到全面控制的要求,最终完成整个控制过程。第二,应用于供电系统中。将自动化技术运用于供电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到的内容:首先,控制负荷的系统,及通过对工频和声频的负荷曲线上进行描绘与记录,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1];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集中优化处理,充分运用采集的信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地维护和监控[2];最后,将小型的计算机设备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实时控制电力系统的目的。第三,应用于电网调度中。在电网调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来采集信息、计算工况以及检测系统
式4-38 为什么是加Δk啊
^_^好书!
照明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采用光纤通信网络,对照明系统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可以进一步提供系统的可靠性,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是照明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方向。
在最左侧下面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样一个文件夹,里面有100多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大家需要那篇论文在下面留言,我帮你们下载 http://www.docin.com/mydoc-176781054-1.html,这个是地址,需要哪篇直接在帖子下面留言。
一、我国电网现状简介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设备以及控制、保护和通信设备组成的一个整体。目前我国电网进入了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超高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 。电力系统规模逐渐扩大,各电网中500kV(包括330kV)主网架逐步形成和壮大,220kV电网不断完善和扩充,750kV输电工程(青海官亭—甘肃兰州东)已投入试运行,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已启动。现代电网的主要特征:坚强的超高压等级系统构成主网架的大系统;各个电网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具有足够的调峰容量,能够实现AGC;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具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现代电网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层控制。 二、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营包含的内容和要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版
电力系统自动化基础试题及答案1、CDT规约变位遥信和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以信息字为单位_优先插入_传送,连送_三__遍。对时的时钟信息字也_优先插入_传送,并附传送等待时间,但只送_一__遍2、CDT规约同步字按通道传送顺序分为3组_EB90H___,即1110, 1011, 1001, 0000,⋯⋯。为保证通道中传送顺序,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排列格式为3组__D709H______。3、电量系统主站最基本的功能应包括_数据采集功能_、_数据统计计算功能_、_数据存储功能_、_数据查询功能_、_报表生成功能__等 4、IEC 870-5-101 是同步的通信规约(华东电网远动101规约) 错误5、开关量输入应采用无源触点输入方式,并具有防抖动功能 正确6、按照信息传送的时间和方向,数据通信系统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式 正确7、从电能表中读出的数据需乘上CT/PT变比才能换算成一次
给各位推荐一个好的是电力系统视频课件网站,http://117.36.50.55:8080/html/gqb4.htm(西安交通大学 网络学院)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课程基本都有,基础理论对熟悉概念很有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_天津大学
在配网自动化设计实施时,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最优方案。自动化系统在保证电压质量、降低电网网损的同时,要尽可能简化配电网的结构及减少投资,在充分合理利用能源的基础上,大大减少调度、无人职守站值班员和保修人员的数量及其劳动强度,做到减员增效。本文发表在《电镀与涂饰》上,文章通过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电网中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未来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电力论文发表范文。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它的主要原理是不同的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支持;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阶段,它主要基于计算机大规模云计算处理相关的配网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使用现代控制理论支持的现代自动化阶段。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它的主要原理是不同的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支持;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阶段,它主要基于计算机大规模云计算处理相关的配网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使用现代控制理论支持的现代自动化阶段。 在配网自动化的第一个阶段里,主要的思路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断路器等二次继保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快速切除故障,不需要计算机介入进行实时控制,在这一阶段里使用的设备主要是二次物理设备。但是,在这一阶段里,受电源和继保装置的影响,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在这一阶段,当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能实时侦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仅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二次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到现场进行整定计算;恢复事故区域供电时,不能自动采取最优化措施;在事故恢
1中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1电气自动化体系维护简便 当前电气自动化的体系构成首要技能支持点仍然是微软的Inter-netExplore、WindowsNT,这些技能具有十分规范的履行语言以及相应的操作规范,在该项技能开展的进程中逐步建立了规范的渠道。由于电气自动化体系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的运用,该体系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选用,因而跟着科技的飞速开展,电气自动化体系的维护进程也变的越来越简略便利,体系的操作界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2分布式操控运用 分布式操控体系在实践运用中通常被称为涣散操控体系,体系可会集进行办理、搜集数据和会集操控自动操控体系,一起还能够在出产进程顶用数台计算机别离操控多个回路。电气自动化体系的意图即是为了到达对每个运转的构成单元有些进行有用办理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它的主要原理是不同的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支持;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阶段,它主要基于计算机大规模云计算处理相关的配网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使用现代控制理论支持的现代自动化阶段。 在配网自动化的第一个阶段里,主要的思路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断路器等二次继保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快速切除故障,不需要计算机介入进行实时控制,在这一阶段里使用的设备主要是二次物理设备。但是,在这一阶段里,受电源和继保装置的影响,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在这一阶段,当在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能实时侦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仅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二次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到现场进行整定计算;
知识点:动力系统
问一下大家,如要达到能够建立变电站或电厂保护装置通信和后台数据库配置,规约处理等等相关综合自动化的水平,需要学习哪些东东??初学期间,文字表达不一定准确,请高手帮帮忙指点一下迷津!!!不盛感谢!
为满足巨大的能源需求,一批混凝土重力坝项目将要在我国多震的西南地区建设开工。这些工程库容达数十亿到数百亿立方米,并且大部分处于强烈地震活动区,若发生破坏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强震对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可靠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本文以此为目的,从合成人工地震波等荷载和设置人工边界条件入手,结合数值计算,对混凝土重力坝的弹塑性损伤过程进行了动力分析,探讨了混凝土重力坝的破坏模式及其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并深入的研究了混凝土重力坝溃坝的风险评价方法。为工程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重力坝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遗传算法和小波理论分别改进了单点人工地震波和空间相关人工地震波的合成方法。采用小波函数优化了初始的人工地震波,并采用遗传算法分别对单点人工地震波和空间相关人工地震波合成的迭代过程进行了优化,使优化后生成的人工地震波的计算反应谱与目标反应谱的误差更小(2)结合透射边界和黏弹性人工边界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黏弹边界,从而考虑了结构—地基交界面侧向位移对于结构的影响;基于阻尼溶剂抽取法理论又提出了另一种改进的人工边界,使阻尼溶
1 概述 低压电气开关或控制系统是各种生产装置及配套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连接或隔离低压电网的元件并控制运行的电气设备,因此其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同时各配电及传动装置的特点也要求,在发生工艺故障时,能够及时可靠的动作,防止生产事故的扩大。但长期以来,电气作业、保护定值整定、设备监视和故障报警诊断,一直停留在设备陈旧、人工处理的落后水平上,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工艺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一种电气自动化解决方案。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代表的3C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一理想变为现实。低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电气专业从根本上实现了工艺管理、过程控制和故障诊断的科学化和准确化。 “12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是锦化投资8亿元新建的“九五”工程项目,全套工艺技术和设备均由日本旭硝子公司提供。电气部分国内配套,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将低压系统自动化技术引入到电气控制上来,设计并完成了国内第一套低压自动化系统联网控制方案。通过微机系统将电气元件与过程控制PLC装置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运行人员在中央控制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