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做的水闸,处于淤泥地基条件下,防渗设备垂直防渗体采用在水闸底板四周采用双排水泥搅拌桩防渗墙防渗,但在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时,地下轮廓线水泥搅拌桩防渗墙怎么简化?到处寻找资料,但还是不太清楚,请有经验的前辈指点,谢谢。。。
反渗透的产水通常压力不到1bar,现在我后段设备需要3bar的供给压力,我不想采用增压泵,是否有办法通过设计能够使反渗透的产水有3bar的压力啊?
我做的毕设是RO一级两段式,在用rosa软件进行计算的时候,出现该段产水憋压和进水升压和各段设置不同产水憋压,请问大家,这两个压力该如何计算或者有经验数值?谢谢[/size]
如题。反渗透系统在设计选型过程中,例如选择陶氏BW30-4040的膜,应用压力为15.5bar,最高耐压41bar。实际设计过程中运行压力取多少呢?是否可以设计成5bar,保证单支膜的回收率不超过12%?
1、硫酸盐结垢 此时应对系统进行清洗,可能有必要以强烈方式重复进行清洗,如果结垢非常严重或重复清洗都无效时,应更换膜元件。通常情况下,把系统中最后的元件取出称重就可以理解结垢程度。 2、反渗透膜元件被异物堵塞或膜表面受到磨损(如沙粒等) 可使用探测法以确定受损膜元件,应及时更换受损膜元件。 3、胶体硅污堵 此时应对系统进行清洗。但清洗胶体硅污堵十分困难,所以建议调整预处理,以降低系统回收率。 4、氧化铁污堵 此时应对系统采用亚硫酸氢钠在pH5下进行清洗。 5、其它重金属氧化物污堵
最近我发现问题了,看见陶氏膜的为1.3-1.5mpa,但是我经常采用0.8-1mpa压力,我厂是用世韩膜。有时去到客户那看见客户的高压进水才0.6-0.7mpa也一样用,没什么问题。大家说用多少压力好呢?
反渗透工业纯水设备运行过程中水压非常的重要,压力不够就会造成设备不启动的情况发生。 为了保证反渗透工业
目前反渗透进水的压力已经上升到了16bar,是因为天气太冷的原因吗?还是膜有问题了?反渗透膜一定需要将进水温度控制在25℃左右吗>
为什么系统中,RO系统如果压力较低,脱盐率就不高呢?是要达到一定的压力值,才能达到理想中的脱盐率~~~有时候客户问我,我心里也不清楚,我只能说这是厂家设定的操作条件~~这样忽悠过去了~~~不是具体我就不清楚了,希望大家解释一下吧·~
各位高手,我从事工业水处理的时间没有多久!去现场的机会比较少,能不能问一下各位关于现场的一些问题。1: 高压力是不是代表高流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个人觉得,一些膜厂家生产的低压或者超低压膜岂不是就代表低流速了,而膜在低流速的运行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碳酸钙结垢?两者岂不是前后矛盾。2: RO高压泵后面的总进水阀门逐渐关小的话,是不是压力会增高,产水量增多,流速相应的增快?3:怎么做到低压力高流速运行?4:如果在一根压力容器当中,进水量出每小10吨变为每小时5吨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流速就低,水通量减少?5:膜结垢的话,浓水量会增加吗?
水泥基渗透结晶作为一种工程常用的防水材料,其优越的防水性能已得到广泛应用,其防水效果也得到了充分证明。但是,市场上一些商家通过概念炒作、贩卖假货、谋取高利等行为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发展。 究竟怎样判断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的好坏呢? 专家告诉我们:看该材料运用在混凝土防水中的二次抗渗压力和去除涂层后抗渗压力。
进水压力即是水进入到工业纯水设备内的压力。那么工业纯水设备中进水压力体现在哪里呢?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 1、前端预处理的进水压力,压力来源于原水泵,范围在3KG左右。 2、精密过滤器后的过水压力,此段压力不一定要保证有3KG的进水压力,在常见的工业纯水设备中,在这段压力后会安装一个压力开关,用于控制高泵压的启动,压力开关的设置范围大概也就在1.5-3KG,所以当压力达到这个范围后,高压泵即开始启动,所以这个进水压力在压力表当中,只有高压泵延迟启动前有短暂显示,设备运行时基本处于0状态。 3、高压泵后,RO膜元件前的进水压力。产水压力有时也叫RO膜元件进水压力,膜元件工作时所需要的压力,没有一定的规定值,因为膜元件实际的使用压力受到温度、平均水通量选取值,进水含盐量,系统回收率,膜元件种类等因素影响。 以上就是为大家讲解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系统可以考虑墙体内外侧不同的情况,但只考虑静水压力的作用,不考虑渗透水压力的作用。”——渗透水压力的存在使得竖向力减少(往上) 意味着 抗滑里也减少。那么如果不考虑渗透水压力的作用的话,理正用来计算“浸水地区挡土墙:岂不是极不安全??? 那又何必设置这一模块???
钢结构规范7.6.6规定受压柱端部为铣平端时,柱身最大压力直接由铣平端传递,连接焊缝应按最大压力的15%或最大剪力中的较大值进行抗剪计算.我理解的是满足端部铣平的情况下,焊缝完全不需要考虑柱压力,只需验算剪力.这个剪力为最大压力10%或者按Af/85(fy/235)^0.5计算的剪力(取其中较大的)即可。但是兰定筠考前复习题第三套第26题把柱竖向压力和水平向的剪力组合起来考虑角焊缝的计算。个人觉得似乎不妥。我看对焊缝强度应该不用考虑竖向压力,要不"端面铣平"这一条就毫无意义了。夏志斌、姚谏的《钢结构》一书中甚至提到了,在欧洲规范中,即使端面未铣平,也允许考虑部分的竖向力由柱端面直接传递。诸位以为然否? (原帖发在钢结构板块,没人回答,重新在这贴一次)
50242和50243的要求不一致,如何选择呢?
我先说说上海这边的情况,上海水物局的标准是≥0.16MPa,各水司的管网平均压力见下:市北有限公司0.219MPa,闵行有限公司0.255MPa,浦东威望迪自来水有限公司0.206MPa,市南有限公司0.223MPa。基本上够5~7层的用户。好象听人说重庆的市政管网压力特别高,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其他地方怎么样?
一段大口径管道(长时间运行内壁锈瘤2cm长,管壁完好,锈蚀极轻,是供水管道,在出口各用水单位取水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要想提高供水能力,是提高供水压力,还是降低管道糙率呢?
我现在在做一个有压隧洞,内水水头130m,洞径2.0m,衬砌厚度0.4m,围岩为3~4类,地质上为泥岩,覆盖层厚度20m左右,我用PC1500算要配14根22的钢筋,还有请问一下PC1500算的μμ是受力钢筋的体积配筋率吗,怎么转化为长度1.0的环向受力钢筋的根数及直径?现在隧洞设计规范的附录中双层配筋的f的单位是什么?拜托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