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区生态建设规划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道路污染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如何防治这样严重的污染?除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装置等,还可以在道路中央分隔带两侧建立生态墙,形成“绿色屏障”,利用植物吸尘、杀菌、吸收有毒气体,减少噪声,提高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等功能来综合防治道路污染,从而改善市民生存环境。 论文关键词:城市 生态墙 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道路污染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如何防治这样严重的污染?除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装置等,还可以在道路中央分隔带两侧建立生态墙,形成“绿色屏障”,利用植物吸尘、杀菌、吸收有毒气体,减少噪声,提高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等功能来综合防治道路污染,从而改善市民生存环境。 生态墙是从生态学和植物生态习性原理出发,以植物为建墙主体,使围墙在功能上有了一
生态文明辩 论文摘 要:生态文明是一种特定的人类活动方式,或是一个大时空跨度的人类活动的结果形态,同时也是人类特定时代文明的特征性事实的表征或指代。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维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普遍成为人类个体活动的目标,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与体制,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环境技术的充分发展,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的积极弘扬,与生态文明相应的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普遍的大力提倡与实现,各地区的原生态状况得到最大可能程度的恢复、维持与保护等。 论文关键词:文明;生态;内涵 生态文明是文明的子概念。《说文解字》认为,“文,错画也。象交文”[1] 185,“明,照也”[1]141。文即指用笔画交错而形成的象形文字;明即指日、月之光芒照亮世间万物之状。文明从最抽象的字面意义上说,是指人类用其错综复杂的活动而形成了符合其目的的、丰富的物质结果和与其心智相适应的经验知识、精神状态。经验知识与精
GPS是导航卫星测时和测距/全球定位系统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字头的简写。该系统是美国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到1994年有24颗在轨卫星连续向地面发射信号,供位于海、陆、空的固定和移动接收机接收,实现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刻的自动定位,GPS定位的特点[1]:①全球地面连续覆盖,24颗均匀分布的卫星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最少可以接收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最多可以接收11颗卫星信号,从而保障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动态导航、定位;②功能多,精度高,可为各类用户连续提供动态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航速和时间信息;③实时定位速度快,可在13内完成;④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⑤操作简单,观测简便;⑤两观测点问不需通视,大大减少了建立砚标的费用。 GPS定位技术己广泛应用于海空导航、车辆引行、导弹制导、精密定位、工程测量、设计、施工、验收、动态监测、设备
论文简介:全世界都在探索城市的转型,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转型发展所需 举例:中国在未来近20年中面对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上升 投稿网友:yuanyuan416 上传时间: 2013-06-23
谈谈对生态建设的一点体会 现在生态谈得很多,到底在项目建设中如何做到生态,本人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1、 保护原有地形,所有的绿地规划设计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原有的 地形地貌和植被,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知识点: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为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 ━━天然草地得到合理利用,草原生态保护积极有效。西藏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地8207万公顷,约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21%,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68.11%。根据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西藏拥有草地种类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在全国18个草地类中,西藏就占有17个草地类。保护好草原生态,是保持青藏高原生态链完整有序的重要一环。 <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1.part1.rar
摘 要 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需要解决水问题,其思路是要紧紧抓住开发过程的资源链、生产过程的生态链、流通过程的市场链和发展过程的平衡链这四个基本环节,在生态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关键词 生态建设 水资源 保障条件 一、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水问题 陕、甘、宁、青、新、内蒙古6省、自治区基本都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生态环境相当脆弱。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建设用水的相应增加,6省、自治区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均呈紧张态势。结果是经济建设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1. 基本概况彰武县柳河闹下总面积为714.66km2,流经9个乡镇,共划分19条小流域,总人口6.28万人,农业人口6.12万人,农业劳动力2.4万个。该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属风沙区。气候特征为季风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春季风大且多。土壤质地多为沙性,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低。全区农业用地237.06 km2,占总面积的33.2%,人均耕地0.38hm2,土地利用率低,结构不尽合理,严重阻碍着 农村 经济的 发展 。 人均收入1210元,人均粮食1099kg/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群众生活贫困。该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57.07 km2,占总面积的36%,风蚀水蚀兼有。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为141.97 km2,中度侵蚀为90.6 km2,强度侵蚀为24.5 km2。侵蚀模数平均为1280t/ km2·a。 2. 生态建设成效 2.1加大治理力度,生态环境初步改善。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80年代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展了治山治水、造林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至2002
水保设计收费要求按10文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算列支,但本人以为在前期签订合同时水土保持工作尚未开展,水土保持的投资依然是未知数,如果仅仅以一个估算的水保投资来核算水土保持设计费,业主难以信服,自己也对其没有把握,缺少令人信服的数据及依据,不知大家对此有何见解,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不知道黄土高原是不是已经治理好了,没有水土流失了。水土保持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想植树造林也没有地方,请教各位:国家有没有鼓励大学生参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方面的政策?比如说是给一片荒山,给一点钱治理呢。
水监保测中心赵永军处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point
请问生态建设项目的水保建议书怎么写啊
希望大家有用!
1.古运河自然条件与历史概况 扬州地处32°25′N,119°11′~120°14′E。为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8℃,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17.7℃,年均相对湿度79%,年降雨量1016.2mm,年平均冰冻期12d,平均降雨天数115d,主要集中于夏季。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古运河是孕育扬州的母亲河,与古城的兴起与发展休戚相关,在数千年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运河扬州段,从郊区湾头至瓜洲入江,总长度29.3km;城区段,从扬州闸至三湾南,总长度13.5km。沿河两侧主要树种为白榆、刺槐、垂柳、梧桐、水杉、泡桐、桧柏等,品种较单调,生态景观几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扬州市政府于1998年对古运河城区段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建设滨河森林绿地风光带,以改善古运河生态环境,促进扬州社会、经济发展。 2.生态环境林建设的指导思想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保障,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日愈突出的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环境
依据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目前国家的经济状况,本文阐述了优先开展植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及其在西部环境生态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关键词: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植物工程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西部又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西南,新构造强烈,断裂褶皱形成的破碎岩层多,地形起伏,山地丘陵区占地面积广,片蚀、沟蚀、崩塌、滑坡、泥石流大量存在。水土流失面积53.5万km2,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39.1%。河流泥沙输出量每年达8.3亿吨,土壤侵蚀按输移比0.25计可达33.2亿吨。土壤侵蚀模数按侵蚀面积计达6205t/km2.a,个别地区所占的比重更大。由此已造成了土层减薄,能力降低,耕地被毁,土地石漠化,河流含沙量增大,航程缩短,水利工程淤积严重,效益降低等不良后果。特别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强,引起地面涵养水分能力降低,气候恶化,植物群落发生逆行演替,干旱面积扩大,水源枯竭,旱洪灾害频繁1。在西北,广覆着疏松深厚的黄土,气候干燥,植被稀少,甚至为零。这里冲沟纵横交错,坡蚀、沟蚀量巨大,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据黄河流域的资料统计,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