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简介 生活污水生态强化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分散处理方式的生态工程技术,属于地下渗滤系统的范畴,工艺充分利用土壤强大的截滤吸附等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质分解转移掉,使污水得以净化。该方法通过氨氮穿透等理论的引入和系统导排气系统的改进,能够对好氧滤层中氧的浓度进行更有效的控制,是传统地下渗滤系统的一种强化优化方案。工艺优点:□低造价□零占地□零运行费用□零管理□高层次的生态效益系统可以获得70%以上的高标准回用水,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节约了优质水源,达到了污染物“零排放和水资源回用”的双重目的。污水中的水分和养分充分改善了土壤水肥条件,上层植物无需水分和养分管理。 □稳定可靠[ 本帖最后由 wuxiangfeng 于 2009-1-13 09:36 编辑 ]
我现在手上有个小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很迷惑。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很成熟了,在我给甲方的标书上要求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甲方找了一家很少做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厂家,4m3/h的流量做成组装式砖混结构,麻烦大了。厂家说签过正式合同后才给施工图,我这工程又等着收尾,麻烦大了。厂家说砖混的比一体化的便宜,什么鸟厂家,根据我的了解一体化的比他的便宜多,可以上两套了。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工程,老大催着要图,做成砖混的让厂家给限制死了,郁闷呀,要是各位,各位怎么处理呀?
1 生态工程介绍 1.1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以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遵循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为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双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以期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2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原理众多。我国学者(马世骏1986、颜京松1986、Ma&Yan1989,Yanetal1992)在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态工程的原理作了精辟论述和提炼。把生态工程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再生循环等基本原理。孙铁珩,周启星等[2]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
揭开水泥板砖,一个漂浮着油污的黑水池出现在眼前,里面含混着餐厨污水、冲厕水等从农村居民家收集来的生活污水;而揭开与之相邻的另一块水泥板砖,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变成了一池干净的清水。农村生活污水何以变“浊”为“清”?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籍国东课题组研发的多介质生物生态技术就是这一神奇变化发生的奥秘。还青山以清泉 我国有4万多个建制镇,60万个行政村,250万个
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给排水同源问题,即排放的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污染了农村居民的地下饮用水源,由于地下水源水位较高,生活污水很容易和地下水接触并进行水质交换,从而污染地下水。农村地区地下饮用水源中污染物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物以及微生物学指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生活污水的恣意排放。因此需要对农户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降低污染负荷,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
参见附件: 有兴趣请联系: wangsw2125@hotmail.com
生活污水主要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洗衣服、洗澡、厕所所产生的污水构成。此类污水一般有氨氮超标、COD超标等环保问题,广州某地生活污水,每天处理水量5立方,一体化设备AO mbr膜(室内)mbr膜,一级出水要求,COD和磷数据都没有超标,出水氨氮检测数据15,要求8以下。生化池O池容6立方。因为降温导致生化池系统出现问题,产生了大量泡沫,同时好氧池所挂的膜脱落情况也是比较严重。
只对氨氮有要求,培养中投加污泥,氨氮能降到5以下,后面进水量减少了,导致微生物缺少营养而死亡,目前氨氮数据升高到了30多,出水要求30以下。
每天处理水量有150方,目前氨氮数据在105-108,工艺就简单的AO没有MBR池子。污泥浓度只有2000,生化池挂有填料。氨氮100左右,cod300多,排放要求一级A。
大家讨论,节能、剩余污泥少的厌氧工艺可以处理生活污水吗?如果可以的话,能处理到什么水平?是不是必须加好氧工艺才能达到环保要求?
大家好 我是学习给排水的 现在打算设计一套污水处理方案 用生态方法处理污染河流 请各位有相关资料和经验的同人给点建议 小弟先谢谢了 (尤其是一些比较经济的方法,比如结杆.黏土等)
针对我国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所面临的系统处理问题,提出了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的最新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地下滴灌处理系统、苇地湿地渗滤处理系统、人工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生态化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湿地、地下滴灌、人工生态绿地、等由土壤、砂层的渗透过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达到了污水排放标准或实现污水零排放。
各位大侠好:我们处理的是生活污水,我们的工艺是AOO+沉淀池工艺,由于调节池来水量小,于是我们是每个班(8小时)向生化池进水40分钟后,向生化池曝气3小时,开回流泵1小时。每个班就这样运行,现在氨氮是巫师几,而我们需处理的标准是不超20,试问有哪些降低措施?
使用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小型化、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由于采用高负荷生物处理与新一代地下渗滤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既解决了常规生物处理法运行费用过高的问题,又解决了生态法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大的缺陷,再生水可以回用或就地补充地表景观用水,实现资源化利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于大学校园、酒店、独立居民小区等相对独立系统的污水处理与利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将污水生态处理的方法做一简单介绍,与大家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在乡镇工业的带动下迅速发展,人口居住趋向集中,建设发展成为各级中小城镇,至1999年5月,已达19 216个,不仅在数量上有很大增加,而且已有相当的规模[1]。这类城镇小的人口规模、低的自来水普及率和工农业发展结构与水平,决定了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大都在(1~5)×104m3/d的规模范围内,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废水(有机废水)的组成,其中生活污水量占50%以上,水量与大城市相比较小,而且在量与质上都不够均匀和稳定,并且污水中悬浮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6.75%,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更低,并且采用的大多数是传统的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水体,这种做法已不能满足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生产甚至生命安全,一些地区与水污染有关的癌症及其它疾病的发病率也大幅度提高[2]。但是对于这种小城镇污水如果采用传统的二级处理模式,其造价和运行费用是无法承受的。对于这种小城镇来说开发低能耗的处理工艺,即使处理效率达不到二级处理的标准,但是由于能够大量消减污染物,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厌
各位大虾:生活污水厂,采用AAO+SBR工艺:3000t/d...进水COD 30,出水15;进水氨氮15,出水10;进水PH6.5,出水5.4。水温12,沉降比18,污泥浓度1.7......现在每天早晚各加6包25kg的葡萄糖...出水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请问如何提高氨氮处理效率???
只知道人工生态浮岛对水体有净化作用,但具体效果不清楚。对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的处理效果怎么样,能否进一步净化水质?
想处理一个日80吨的生活污水,现在的水质如下:PH:7.36 COD:158 BOD:66.8 SS:69 氨氮:30.8 请问大概需要花多少的费用。包括土建的。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的二级生物处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二级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却普遍存在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问题,且不能去除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 对于MBR技术,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 ),可以直接作为非饮用市政杂用水进行回用。同时,膜分离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不但提高了反应装置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率,保证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对进水负荷(水质及水量)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够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中水”是指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放标
生活污水:SS150 COD200 BOD200 TKN40 TP3 水量300吨/d 淀粉废水:SS2000 COD7000 BOD3300 NH3-N80 TP15 水量1200吨/d 出水标准是《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