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

    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

    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作 者: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 内容介绍一、编制目的 本《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是在我院原编辑的《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新规范重新修订,并且增加较多新的内容,如:人防地下室、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等。目的是方便设计人员更好地执行国标、省标、市标或行标的规定,了解新技术、新材料,从而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效率。 二、编制特点 1.全面——内容覆盖常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做到一册在手,方便使用。 2.准确——严格执行国标、省标、市标或行标的要求,编写出处有依据。 3.安全可靠——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成熟、安全、可靠。 4.简明扼要——尽量图表化、表格化,方便查找,有利记忆。

  • 对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探讨

    对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探讨摘要: 随着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承载能力成为衡量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 BIM技术辅助建筑设计出图

    1、传统设计出图 传统建筑设计出图,基于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独立绘图,再通过互相沟通与交流解决各专业之间的冲突问题。对于一般项目而言,基本可以保证出图的统一与正确性,各专业不存在设计冲突问题。

  • 关于建筑设计的一些总结

    本帖最后由 小角色 于 2013-5-15 09:42 编辑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

  • 关于建筑设计的一些构想

    第一章一、概念题:数据,信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1.数据: 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在计算机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2.信息:狭义:“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获得信息前或对事物认识的差别;广义: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本书定义: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

  • 建筑设计管理技术经验总结

    建筑设计管理技术经验总结【系列二】二、公共空间 (一)地下室 1、地下室建筑与结构要求: (1)备用发电机房的排烟通道是否考虑隔热设计,有无安装预留孔洞。 (2)人防分区布置要满足平时和战时的要求,各种管线布置不应对人防门的开关有影响,人防门前开 门范围内的垫块应确保在战时能快速移开,使人防门能及时关闭。 (3)人防地下室设备用房应有一定数量的从基础内引出的钢筋头,便于战时设备接地使用。 (4)底层地下室地面应设置150~200mm宽的排水沟,间距不大于12m,沟坡度不小于0.5%;地面向排 水沟找0.5%坡度;超过二层的地下室应设计滤水层。排水沟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或人防防护单元。 (5)首层地面应注意预留大型设备吊装孔洞。 (6)出入口及采光窗、井应结合地面环境做好设计。 (7)地下室顶板上环境做法应与结构沟通,计算荷载。 (8)务必保证不得出现渗漏水情况。 如有对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的有兴趣的盆友可以加群:369461917 我们是一群学习和研究绿色建筑的好青年

  • 北京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

    本帖最后由 shenyongqiang111 于 2017-1-5 13:34 编辑 组织部门: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编制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BIM技术现在发展迅速,也是发展趋势。首先BIM技术最拿手的是复杂形体设计及建造应用,是可针对复杂形体进行数据整合和验证,使得多维曲面的设计得以实现。

  • 揭秘BIM技术对建筑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形态和功能越来越复杂,建筑系统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建筑系统设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建筑整体设计的要求。建筑是一个由多专业参与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由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排水和暖通空调五个专业共同完成。各个专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导致设计结果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影响设计成果的最终实现。另外,复杂的建筑系统内部各配套管道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各专业管线布置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加上设计人员可能存在的失误,管线系统与建筑、结构等构件之间难免会产生交叉碰撞。常规的二维设计在解决专业间协同设计过程中信息传递问题以及系统内部的交叉碰撞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      对于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和安全来说,建筑设计是非常关键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设计规划非常合理以及设计技术非常科学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BIM技术是一种以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的 CAD 技术,在这几

  • 以BIM技术为手段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以BIM技术为手段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建筑信息模型适用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应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领域。 绿色建筑分析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而当前的建筑模拟软件主要分为:风环境(fluent、phoenics)、光环境(ecotect、radiance)、能耗(equest、designbuilder)和声环境(raynoise、cadna/a)等。如此多的软件,其建模方式不一样,工程师对于同一个项目要建立多个模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多种绿色分析软件提供了多种兼容其它格式的接口。而BIM技术的出现,为只建立一个模型同时提供给多种软件进行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大大减少工程师的工作量。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

  •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

  • 书籍下载--《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

    还不加入到节能的行列,响应国家的节能大旗...那就赶快支持一下这里的小参...PDF格式,共四部分:Part1 /4

  • 关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讨论

    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职业(市场)定位、教育培养模式、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配备标准、必修课程门类、选修课程门类、专业教师资格等有关问题的讨论。以便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在职。业技术学院中确立教育标准

  • 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

    这是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部分,2005年6月版本。共压缩为11个部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建筑设计技术交流与学习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wMjk5MDU2.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wMjk5NjY0.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wMzAwMTAw.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wMzAwNzg4.html

  •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讨论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718 于 2013-5-21 11:41 编辑 恐怕世界上再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整个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在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发展着,城市急速地膨胀,新建筑大量地产生,取代着一个又一个经过千百年时光淘洗的古建筑。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建筑也如快餐一般被销售入城市,随着流行的风向变换着不同的口味,今天来个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明天来个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都市也如演绎着川剧一般不停地变换着脸谱……。 这是个你追我赶的社会,大家都追赶着最新的资讯,模仿着最时髦的设计方式,总觉得自己走在潮流的前线,却忘记了自己永远不是那潮流的创造者,而只是盲目地跟在后面,做着一个随波逐流的追随者。

  •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问题

    最近做了一个雨水泵站的项目,整个项目就一栋2层700平米的综合楼和一层1200平米的雨水泵房,现在业主要求必须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至少要达到一星,我翻看了一下绿建评价标准,感觉除了规划指标外,建筑上就没有什么可以考虑的,但是这些指标基本都是硬伤,不达标确实也没办法,请问建筑上有没有其他方向可以考虑来提高绿建评分?

点击加载更多

建筑设计与技术

建筑设计与技术专题,为您提供建筑设计与技术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建筑设计与技术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建筑设计与技术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城镇建筑设计

博物馆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