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juntmhb 于 2015-3-29 14:02 编辑 13层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物高50米,宽72.5米,不想设置伸缩缝(按规范要求55米就需要设置伸缩缝了),想设置温度后浇带或者设置膨胀加强带,是否可以?如果不设置伸缩缝的话,实际工程完成后是否会出现温度裂缝?另外,图审认可这种不设置伸缩缝,仅设置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吗?原来没有这么搞过,都是按规范要求超过55米就设置伸缩缝,但看了很多超过55米仅设置后浇带的做法,所以提出讨论。
一般多层框架带伸缩逢的两边计算时按两个模型单独计算,出两份计算书,可我觉得分开后建立两个模型,使原建筑在伸缩逢处不受风即三面受风变成四面受风,使得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扭转变形减小,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 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把这样的建筑按一个模型建立,在伸缩逢处分成两塔建立,然后在伸缩逢处人为屏蔽风荷载,PKPM上好像有这一项,我觉得这样作更与实际情况吻合一些 不知同仁是如何处理的,请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间距计算
审图中心提出,抗规6.1.15 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然后,网上说, 1.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应计入楼梯构件附加的地震内力(尤其是轴力和剪力);
一个大二小师弟做了个框架结构,因为楼梯间内缩,所以不规整(像个凹字),所以凹进去的地方没有设置连通的框架边梁,从结构上说是可以的。但是他老师硬是要他加梁。那么岂不是所有框架都要规整了?其实可以通过调整梁的刚度满足抗震要求。他问我我也是这样认为 的。请教一下大家。谢谢!
多层框架结构酒店,两条伸缩缝把房子分成了左、中、右三段。左边六层框架,中间六层框架加一层地下室,右边四层框架。缝两边的柱距都很近,净距100mm,由于建筑需要,柱子没办法移动。采用桩基础,可缝两边的柱子又很近。由于中间部分有地下室,缝两边的承台不能合并。不知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 本来想做柱子基础下沉的,与地下室的柱子同一个承台,在地下室顶标高附近设置联系梁。但我考虑到三部分沉降很有可能相差很大,一边地下室,一边独立承台,就放弃了。现在我暂时又想了一个,没地下室的部分基础承台后退,地梁悬挑,缝边的柱子就放在悬挑基础梁上,这样行吗?图纸发上来,看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
规范要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其长度超过55m要设置伸缩缝???1)如果我做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其长度是58m的情况下,请问一下可以不设伸缩缝吗???2)如果我不设伸缩缝,而改回用设置后浇带可以吗?????3)如果我结构比较对称的,刚好中间有条次梁,这时候又应该如何处理 后浇带和伸缩缝
我们拟建设地下二层人防工程兼作车库(框架结构),约160米×100米,层高约3.5米,请问:如何设置伸缩缝?是否需要考虑抗震?请教老师。
1、结构组成及特点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由梁、 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如整幢房屋均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则称为框架结构体系或框架结构房屋。 2、结构组成及特点
框架结构的六层私宅,做结构设计是是否一定要开洞把楼梯做出来呢?还是直接楼板厚度为零就好了。楼梯梁的荷载怎么算?两端要布上活载吗?
图纸简介: 南京框架结构住宅楼,抗震设防7度,其中主要包含结构设计总说明、桩位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布置图、一层板平面配筋图、一层梁配筋图、二层板平面配筋图、二层梁配筋图、三、四层板平面配筋图/三、四层梁配筋图、五层板平面配筋图/五层梁配筋图、14.000板平面配筋图/14.000梁配筋图等等,图纸可供参考~ 投稿网友: tomyang0528
图纸简介: 多层框架结构,有商业,办公,和宿舍,功能零散,有参考价值,是日照的工程 投稿网友: shaohan0106 上传时间: 2014-01-17 <
本工程为某五星级酒店的餐饮楼。建筑面积:20290 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高度:13.500 米。建筑剖面如图 1 所示。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拟建场地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 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如照片所示,同一根柱子的问题部位,请问这种情况严重吗?该如何处理?求大神指点。
请教一个问题 大神们有做过8度区的框架结构么 柱子算出来的配筋率一般控制在多少合适?柱子配筋率只要满足规范不超过5%就可以么?我的一个工程,二层框架,8度区,顶层一根梁上柱的配筋吕达到4.9%了,硬配钢筋合适么?
一个钟楼 就四根柱子顶个顶板 但是层层内收 总高度48米 坡屋面顶标高。8度区已经超A级高度了 B级高度并没有框架结构相关要求了。设计应该咋办,必须降高度么,如果不加墙的话。谢谢各位。
规范规定,框架结构的沉降差,中硬地基土的是0.002L,软土是0.003L。为什么同样是一栋框架建筑,在不同的地基上面的沉降差允许不一样。我理解框架结构控制沉降差是因为防止不均匀沉降产生内应力。那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才是啊。难道仅仅是因为软土不容易控制所以特地的放宽了限值吗?请各位前辈指教。
各位大侠:在这里发这个关于房子的框架结构请教图,不知是否来对地方。如发的版面不对请告知,谢谢!我提的问题是:一层做门面,用柱子框架式;二至六层可否不用柱子,就砖混式,或是更好的框架和砖混式(即墙内柱)?因为如果把一层的柱子照做上来的话,二层以上的布局基本是没法用的。请各位能人指点一二,谢谢!
三层自建房,“中柱”只有三面有主梁,这样成框架结构体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