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是销售金属雨落水的,我是新人,没什么工作经验,我想问两个问题:1.当雨水过大时,是否会出现雨水沿房檐以抛物线的路线大量的冲出檐沟外面。(檐沟快度在250mm-300mm)2.当雨水过大时,是否会冲击檐沟然后“反泱”,导致雨水泱过檐沟后檐高度,进入结构墙面。(檐沟后檐高度大约有300mm,不考虑由于排水能力不足导致的檐沟存水)
一个30W平米的小区给排水设计,水上建筑面积15W平米,水下建筑15W平米。 由于从来未接触过水下建筑这一块,所以开这个帖子大家一起讨论下,帮忙解决一下问题。在水下建筑中给排水这一块应该注意的有些什么问题,并且如何解决问题。
建筑书籍-水下及淤泥中施工与地基处理
砼建筑物水下渗漏技术处理应用研究
仅仅是调查一下~~~~~看看个位对建筑了解的多不多~~我是了解的很少的`~~现在努力学习ing^^^^
我做结构的,偶尔做建筑,用天正建筑画的图在没有天正的机器上面打开缺少很多东西,麻烦!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或者推荐一个软件!谢谢!!
很简单的一个办公楼,长46.8m,宽8.7m,每间办公室3.6m宽,6.6m长,外有2.1m宽走廊,每层平面都一样,共六层,我认为设置二个消火栓就行了,但那需要二个都安在中间部位(或者用双头消火栓?),否则得安三个,你们怎么认为,给我出出主意。
网易上有pdg版的,不方便,且解压时需要密码。在别的网站上找到,转化成pdf版,上传,希望各位能用上。支持论坛。
这个流派、那个风,这个大师,那个式的,没完没了地乖张喧闹。建筑这东西落到实处的好就一个词——舒服。足以涵盖其空间内涵的精髓。无他。原本就是沁染在中国文脉中成长的人,任凭你如何出位,你也无法逃脱骨子里的中国,就像孙大胜腾云驾雾翻天覆地也还是在如来的手掌中一样。中国建筑师只要你放开了尊重生活去设计,即便你引用了他国的建筑形式,你还是中国的。看看我们的大街旁那些“很外国”、“很异域”的家伙,连同那些完全抄袭的在内,没谁逃脱很中国的烙印。放轻松,摒弃作态的虚浮,设计出属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好建筑是顺理成章的简单事。怕只怕把“中国式”也供成了一种停滞效仿的做作,扭捏了得。那样,即便是有文化自信的初衷,也还是会落得同摹仿异域建筑文化表面形式一路上的“五十步笑百步”傻乎乎自以为是的那啥。建筑是生命体。用各种风格、流派来分类,仅仅是为了便于认知它演变发展的来龙去脉,一种小小的方式方法。如果我们把小伎俩当做原则去定义建筑,无异于将建筑的生命凌迟,把它分落的碎片放在了历史的街边示众。这样被定义出的建筑,被我们用对形式的敬意和诚挚一个一个、一批一批整成烈士了。
本帖最后由 a7313506 于 2013-4-18 20:27 编辑 08--13年时候的现场
结构外行看建筑-长见识了
请问这个建筑叫什么啊
本帖最后由 daerzhihun 于 2014-10-23 19:26 编辑 1,一般建筑物内常见的都有哪些井管?哪些一般是留检修门的,哪些不要留?2,井管内都必须要进行抹灰吗?(包括电梯井)3,各井管一般都在哪些工序结束后才能够封闭?留检修门的提前封闭不影响安装吧? 问的有点多,先谢谢各位。。。希望大神们不吝赐教
小弟今年刚刚进入设计院,以前做施工的,感觉一头雾水,不是道如何入门。我的设计院很小没有师傅。一有工程就头痛不是道自己设计的怎么样。合不合规范。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吝赐教啊。领导就说多看图纸。希望听听大家的心声。
本帖最后由 蒸し煮排骨 于 2014-3-26 14:50 编辑 想象自己被包裹在一个绿松石蓝色泡泡中,欣赏着的珊瑚鱼懒洋洋地成群游动,有时还有三四层不同种类的鱼同时在珊瑚礁上面游动。 这是在水下客房里才会有的美得令人窒息的体验。这个瑞典设计的浮动结构共有三个楼层,水上的部分覆盖当地的硬木,每个楼层都给人不一样的体验。
作为建筑加固者,对日常环境下的植筋胶,应该不是很陌生的。可是经常也遇到客户问道“你们家有水下植筋胶吗?”“水下植筋胶的操作性能怎么样?”如果是初听到水下植筋胶,可能好多人的心中有一定的疑惑吧!真的有水下植筋胶吗?没错,不是你听错了,确实有专门的水下植筋胶。 水下植筋胶的诞生,是因为在一些潮湿积水的环境中,用植筋加固比干燥的陆地施工要大很多,一般常规的植筋胶是不能胜任这些特殊的环境下工作,所以就有了水下植筋胶。 水下植筋胶的产品介绍: 水下施工专业注射式植筋胶由改性环氧树脂、特种水下固化剂和进口辅助剂混合而成。可以在干燥、潮湿、水下等施工环境和苛刻条件下可靠使用。 水下植筋胶的产品特点: 1.可在水下施工
迪拜以建筑奢华闻名于世,而近期首次曝光的迪拜水下酒店绝对是迪拜疯狂建筑的又一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