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地技术负责人在做基础墙安排先砌墙后浇柱子,这样可以吗?框架结构的房子
布线系统的施工顺序: 1.明配管施工程序:测量定位→支架制作安装→箱盒固定→导管预制→导管连接→接地线跨接→刷漆。 2.暗管敷设施工程序:测量定位→导管预埋→箱盒固定→导管连接固定→接地跨接刷漆。 3.管内穿线施工顺序:选择导线→清管→穿引线→放线及断线→导线与引线的绑扎→放护圈→穿导线→导线并头→压接压接帽→线路检查→绝缘测试。 4.线槽配线施工程序: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线槽安装→接地线连接→槽内配线→线路测试。 5.钢索配线施工程序: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钢索制作→钢索安装→钢索接地→导线敷设→导线连接→线路测试→线路送电。
屋顶花园要建在经验收、检测,完全符合国家建筑结构、屋顶荷载符合安全竣工验收标准的建筑结构的顶面上。 1.调查荷载。建造花园式屋顶绿化建筑净荷载应该每平方米不低于300公斤。 2.施工安全处理。(1)为保证屋面防水、排水和消防要求,植物的种植面不能直接靠近建筑立面边缘,要以20-50厘米的砾粒带或轻质物质带隔离。(2)在屋顶绿化的下水口、排水观察孔、通气孔等处应该以10厘米的砾粒带或轻质物质带隔离。 3.测试屋顶现有防水能力,做闭水试验。若漏水,先做好防水层。有效防止渗水入的安全防护层,一般包括柔性防水,刚性防水和涂膜防水层。 4.放置阻隔根膜。为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在防水层上要专门设置隔根层,避免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 5.铺装保湿毯,保持营养基质水分。 6.铺装蓄排水通气板,改善植物根部与基质的通气状况。 7.放置过滤膜,防止人工合成基质颗粒随水流失。过滤层直接铺设在蓄排水通气板上,铺设时搭接缝有效宽度不得低于10厘米,并向建筑侧墙面延伸,折起高度不低于20厘米。 8.铺设轻量合成营
1.填充墙进行到多少的时候开始安装塑钢窗2.先进行内墙抹灰好,还是先进行外墙抹灰好?3.楼地面工程施工完成后,在安装入户门合适么?
最近在研究SMW工法桩的施工顺序我们的设计围护方案中支说明了套孔搭接法之后问了设计是一孔套接但关于施工顺序问题就有一点疑问讲述下自己所思考的施工顺序,请各位斧正施工顺序1: 1,2,3号孔,其中2号孔不喷水泥(2搅2喷)施工顺序2: 5,6,7号孔,其中6号孔不喷水泥(2搅2喷)施工顺序3: 2,3,4号孔,其中3号孔不喷水泥,弥补2号和4号的不喷水泥施工顺序4: 9,10,11号孔,其中10号孔不喷水泥施工顺序5: 6,7,8号孔,其中7号不喷水泥,弥补6号和8号不喷水泥这样的施工顺序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现在这个工程的基础工程桩是预应力管桩 支护桩是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桩相结合 同时部分运用可回收预应力锚杆 以及支护梁 其中支护桩和支护梁标高为-1.8m。锚杆围檀标高为-3.3m工程周边都是道路标高为-0.8m 工程桩桩顶标高为-6.5m 场地现标高为-0.5m请问应该如何施工才最为合理当然要在规范之内
一、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共有285×250双孔箱涵52.5m/2座,285×250双孔箱涵60m/2座,300×250箱涵101.4m/1座,450×300箱涵210.4m/1座,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82m/2座。 二、队伍及工期安排 计划安排三个涵洞队伍施工,每队42人,共计126人,开工后如力工不足从当地征召。涵洞一队施工285×25
一个地下4层结构的施工为例说明逆作法的施工顺序:第一步:进行围护结构第二步:立柱桩的施工第三步:0.00层结构施工第四步:第一次开挖,地下一层梁板浇筑第五步:第二次开挖,地下二层钢梁架设及梁板浇筑第六步:第三次开挖和地下三层钢梁架设及梁板浇筑第七步:最终开挖,基础及地下四层梁板施工逆作法施工顺序注:1-地下连续墙;2-地下一层;3-地下二层;4-地下三层;5-地下四层;6-立柱
求助大家,卫生间安装过门石的时候的施工顺序是怎样的?先做防水,过门石和卫生间瓷砖一起铺?还是先做过门石,把防水卷到过门石的侧面,然后再铺卫生间的地砖?
midas中如何设置施工加载顺序呢?例如pkpm中可以选择模拟施工加载3或是1,也可以选择一次性加载,但是midas中找不到设置的具体位置,请哪位朋友指点一下,不胜感激。
排水管道位于道路正中,路基需要换填。请教:是换填压实后再开挖管道沟槽还是先开挖沟槽啊。求具体施工顺序。一学校工程,苦逼土建施工员搞道路啊。
对于框架结构,先抹灰的话,后置埋件施工时会把砂浆会掉,而且不容易找到混凝土结构,先做后置埋件,抹灰也不方便,请问应该是怎么个施工方法?
各位同行,请参加进来,听听各位的高见: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给排水立管施工过程中,一般过楼板防水套管经吊线安装完毕后,等贴完墙砖才进行立管的安装。我在另外一家公司,他们有自己的施工工序:就是立管和套管一起装,这样可以保证套管和立管的中心在同一点上。我觉得这个施工方法是不错,但是这样会导致:立管的安装是在墙砖贴完以后,而且一般墙砖是从上往下贴,如果工期紧,要跟土建紧密配合,需要安装立管也改变工序,从上往下安装,而且立管过楼板处的地板砖要留出来,这样手尾较多,也耽误工期。
卫生间一般做防水。而一般卫生间也要涉及做给水管和暖气管。请问各位兄弟姐妹,在这方面有什么方法?出现的问题如下:第一卫生间防水平铺到墙跟翻上去一般得20cm这个管子怎么穿墙?第二防水先做还是管子先做?如果管子先做,怎么维修管子。破防水?不可能。如果防水先做,管子就牵涉到第一个问题,怎么穿墙做管?
各位同仁,能帮我叙述一下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吗?从定位放线到竣工验收的每一个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从事房建的请帮忙叙述一下建筑施工顺序,安装的请帮忙叙述一下水、电、暖、空调通风施工顺序。最好是按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顺序叙述。 想把一个单位工程分解到每一个分项工程,以此做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以多层框架结构为例即可。 急需,非常感谢!!
现有一有梁车库,顶梁下有送风(补风)、排风(排烟)管道,还有消防、喷淋管道(喷淋上喷)、给水管道,请问这些管道按什么顺序施工呢?从上至下是不是先喷淋管道,然后是送风、排风管道(送排风管道为一标高),最后是消防、给水管道呢?最后是电气桥架。还忘高手指点!!!
关于地铁重叠隧道施工顺序的研究成果已有过一些报道,相关的研究成果[1,2]认为:对于地铁重叠隧道应采用先上洞后下洞的施工顺序,但现场采用的施工顺序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却刚刚相反。鉴于此,本文以深圳地铁3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重叠隧道段两种工况、两种施工顺序的盾构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力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 1、工程背景 深圳地铁3号线的老-东(老街站—东门中路站)区间位于深圳市老街、东门核心商业中心区,该范围人流密集、道路交错、地下管线纵横。由于受老街站控制,上下隧道的最小净距为1.6m.隧道下穿的房屋除两处需进行托换外,大部分为6~8层砖混、扩大或筏板基础的房屋,地面沉降控制十分严格。本文
某项目基坑深15米,采用灌注桩+高压旋喷桩的 支护设计方案灌注桩+锚索为主要受力体系;高压旋喷桩的主要作用是挡砂;灌注桩桩径900mm,间距1500,高压旋喷桩桩径800,分布于各灌注桩之间;请大家讨论两种桩的施工顺序问题。1. 先打旋喷桩,使土体局部形成水泥土组合体,固结土层; 后打灌注桩,会对组合土体咬合部位有一定的影响;2. 先打灌注桩,后打旋喷桩,旋喷桩的施工会不会对灌注桩有扰动,咬合部位如何解决,自我感觉的效果是水泥浆喷射到两侧灌注桩上,并没形成真正意义的咬合; 不太清楚旋喷桩的桩基形式,钻头多大请大家讨论